一幅以聲言情的音畫 曲《赫哲人的春天》賞析
赫哲族是我國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黑龍江省東北部黑龍江和烏蘇裏江流域一帶。赫哲人主要以漁獵爲業,以前世代在水上過着漂遊的生活,解放後才得到新生。過上了幸福安定的日子。赫哲人勤勞勇敢、憨厚質樸、粗犷豪放且能歌善舞。
古筝曲《赫哲人的春天》是家父張貴聲先生于一九七九年創作的。史無前例的十年浩劫,摧殘了文化,摧殘了藝術,更摧殘了人們的心靈。一旦冰河解凍,烏雲散去,人們的精神上獲得了第二次解放,該是何等喜悅何等興奮啊!這就是這首樂曲的創作背景。此曲于創作當年在第七屆 哈爾濱之夏 上由家父首演。這屆 哈夏 音樂會因爲是動亂以後全國第一次舉辦的大型音樂活動,所以雲集了國内一些著名的演出團體和著名的歌唱家、演奏家,盛況空前。筝界前輩趙玉齋、趙登山先生也都随團來參加演出。《赫》曲的首演獲得了圓滿成功受到了音樂界同行和廣大聽衆的好評,當時演出是由中西混合樂隊協奏(趙力士配器),後來又經過不斷的修改,成爲現在這樣沒有樂隊也可以演奏的一首筝獨奏曲。
這首樂曲由三部分外加一個引子構成。引子的節奏自由舒展,描繪出一幅在清晨的江面上,煙波浩淼、水天一色、安谧甯靜的恬美畫面。開始以一種呼喚式的 小撮 連奏,跟着是泛音的回聲模仿;虛實相間,把人帶入一種寬廣深邃的意境之中。引子之後是兩小節的左右手四指換彈 旋律起伏搖曳,好似微波蕩漾。兩小節的過渡引出了第一部分音樂主題,(主題與引子的旋律都取自汪雲才和郭頌譜寫的歌曲《烏蘇裏船歌》,而這首歌曲則取材于赫哲族民間音樂 赫尼哪調 。)曲調優美抒情,在左手有規律輕快跌宕的節奏襯托下,使 搖 、 彈 結合奏出的旋律增加了動感。宛如片片漁舟在江面上由遠而近欸乃而來,人們仿佛看到勤勞的赫哲漁民手執雙槳引吭高歌,抒發出對新生活、對家鄉錦繡山河由衷的熱受和贊美之情。在二十三小節處引進了副題,以右手的 雙搖 配合左手上下刮奏,音樂飽滿而有激情,中間用了一個變音 4 ,旋律臨時轉到屬調上去,短暫的一個樂句,卻給人一種新鮮之感。在三十小節處左手三個若水花翻卷似的琶音又引出了以 勾 、 托 提彈奏出的變奏主題。由于音區和演奏技法的變換,使曲調顯得輕巧活潑而富于跳躍性。雖是主題完整的再現,并沒有讓人感到絮繁,反而使人們進一步加深了對主題的印象,樂曲進行到五十一小節處連續兩小節泛音奏法,加上漸慢的音樂處理,給第一部分畫上了句号。然而作者意猶未盡,又引出一段雙手快速琶音。旋律流暢、華麗,若流水行雲,形象地描繪出在夕陽的輝映下,江面上波影粼粼,金光漫射的動人景象。在演奏時要突出右事大指的重音,使之成爲一條清晰完整的旋律線,人們在旋律的流淌中又隐約聽到了 的主題片斷,在強調重音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旋律走向的自然強弱表現。此段可視爲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連接的過渡段,起到了在情緒上承上啓下的轉換作用,是全曲畫龍點睛之筆。
第二部分提示爲 歡樂地、快闆 。的确,這部分無論是在音樂素材的選取,還是在速度和力度的運用上都與第一部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開始二小節雙手 撮 、 掃 主屬音夯實有力的交替,已把後面旋律的整體氣氛呈現出來,曲調先是在低音區演奏,這個樂段由上下兩個樂句構成,采用了我國民間音樂常用的合頭換尾的手法,緊接着又移到高八度的音位上重複演奏一遍,并伴随着左手铿锵有力的舞蹈節奏,把情緒烘托得更加火熱。在人們面前展現的是一幅夜幕降臨了,捕魚狩獵的赫哲人滿載而歸,在岸邊燃起了舞火,男女老少盡情歡樂歌舞的場面。随着音樂的展開連續用了四個切分的節奏,有如青年男女在追逐嬉戲,接着一個快速 輪抹 以級進式的上行音階把音樂推到了一個新的層位上。從第二部分三十三小節開始右手以 搖指 與 單彈 點線結合奏出的旋律,潇灑而豪放,旋律下面襯托着左手行進似的連續固定和音,使人聯想到了一隊勇敢強悍的赫哲騎手在策馬揚鞭追射獵物。這種多畫面的切入,更增添了歡樂場面的色彩。在演奏時要控制好左手的力度,切不可過強過噪,節奏要均勻,力度随着旋律的強弱而變化。然後是一個快速模進的下行音階,将樂曲逐漸推向高潮,作者運用了 掃搖 和 勾掃輪抹 等難度較大的技法,使歌舞場面更加熱烈宏大,演奏者無論在力度和速度上,還是在技巧上都将得到盡情地揮灑。
今年九月哈爾濱電視台根據此曲要拍一部MTV,邀筆者現場演奏。在中秋月圓時節我有幸随攝制組來到了赫哲之鄉,好客的赫哲人熱情的熱接待了我們。我們和他們一塊兒搖橹撒網,一塊兒唱歌跳舞,一塊兒大碗喝酒,一塊兒吃生魚,親若一家。善良純樸的赫哲人使我們深受感動。那裏的自然景色更是令人陶醉,放眼望去,萬裏長天,蔚藍清透,無垠江面,碧波千頃,江岸連綿起伏的五花山,猶如一幅重彩油畫。隻有這時才真正體會到大自然的壯麗博大,我們的胸懷也随之寬廣起來,由心底深處感到了生活是這樣的美好,山河是如此的可愛。這恰是樂曲第三部分所要表達的内容。這部分音樂寬廣豪邁、充滿激情,右手拓展的連續 長搖 ,配之左手上下大幅度的分解和弦,造成一種恢宏的時空感,聽者從中可以撲捉到第一部分主題的影子,但又不是完全照搬,而是第一部分音樂和感情的一種升華。演奏起來要大氣磅礴;充分表達出春天來到了人間,陽光燦爛,萬物生機勃勃,人們在盡情地歌唱幸福的生活,贊美壯麗的山河。同時對更加美好的未來也寄予了無限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