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琴激趣,點燃孩子們的學琴興趣和熱情。在教學伊始,教師總會遇到:學生對充滿了極強好奇心,但缺乏耐心,思想不集中。教師應認識到這是正常現象。但我們應抓住兒童愛玩好動、注意力集中在感興趣事物上這一心理特點,因勢利導,使無意識變爲有意識,完成從好奇心到産生興趣的轉變。在教學時,可采用融技巧與樂曲爲一體的教學方法。注意用美的旋律,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還可采用演奏和表演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可以在教學中舉行一些彙報演出,讓孩子們在準備練習中提高演奏水平和競争意識,在演出中體驗成功,享受成功。 教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 ,隻有把單純的教學表演化,把抽象的定義具體化、形象化,把枯澀的概念優美化,使知識性和趣味化相結合,教育才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循序漸進,遵循孩子們的認知規律。古筝的學習,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教師必須根據兒童年齡小這一特點,有計劃、有步驟地設計一些由淺入深的教學内容,循序漸進,來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如:左右手的演奏從保持手的基本手型的順指法開始,逐漸拓展;在節奏音型的選擇技能技巧的安排、練習曲和樂曲的選擇等方面均做到逐漸增加難度,不讓兒童有過量的負擔。這樣的過程步驟清晰、目标明确、由淺入深、從易到難,才能水到渠成地讓孩子們紮紮實實地掌握技巧。
循循善誘,培養孩子們的樂感與表現力。教師在培養兒童樂感方面的教學過程中,重點應放在音樂語言上,盡力将無形的東西形象具體化,以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體會音樂作品的内在意境,以達到教學要求。如在學習古曲《漁舟唱晚》時,筆者先把樂曲的意境作了形象的描述,然後再分段講解此曲的演技處理:開始速度要慢,宜用 慢闆 ,通過抒情手法,盡量發揮左手顫、滑音的妙用,使之實現優美愉悅的情調;當轉入逐漸快速樂段 快闆 後,要盡量情緒歡快活潑,層次清楚;尾聲描繪回憶和向往,應力求含蓄深遠,有曲終不盡之感。在教師的啓發下,學生們用心、用情去表演樂曲的内涵,才能進入角色,才能将樂曲的色彩、情緒淋漓盡緻地表達出來。從而使學生在不斷地通過對作品的旋律、節拍、速度、力度等處理的訓練中逐步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表現力,對作品的分析鑒定能力。
精益求精,增強孩子們的創造能力。在過程中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比傳授知識更爲重要,要讓學生成爲開拓型、才能型、創造型的新一代,就要培養他們從小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具有高度發揮想象能力的習慣和善于運用創造性思維的習慣。爲此,在樂曲教學過程中,就要重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不要讓學生成爲複制品。當學生學完中級教程,識譜、演奏技能已達到一定的水準,就要注重加強學生對音樂作品深度的理解和表現能力的培養。在學生演奏之前,要大緻了解作者創作背景,去感受作者的視角和情懷。而教師應積極激活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沖動,創設易于産生創造性活動的環境,使他們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使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思維得到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