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處理方法,古筝右手指法之其他組合指法
1.撮類指法
a。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勾,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相對撥弦。演奏時要求大中二指彈弦整齊,同出一聲以及斜下方的觸弦角度。且忌大中二指彎曲而向上 扣弦 。
撮在筝曲中廣泛使用,有時演奏單個的八度和音,不時演奏連續出現的八度和音。撮主要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偶爾也用于五度、六度、七度和音的演奏。
b。反撮:大指用劈,中指用剔,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反向撥弦。反撮是與撮相反的種指法。反撮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它不單獨使用,常緊跟在托、撮、勾、托或托勾的後面使用。
c。剔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剔,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向外撥弦.也稱爲 撮指 。剔撮是河南流派中特有的一種指法。在河南筝演奏家曹東扶先創作或訂譜的筝曲中經常可以遇到。剔撮主要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在 八度搖 指法中也包含有剔撮的成份。
d。劈撮:大指用劈,中指用勾,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向裏撥弦。劈撮極少使用。它有時用于上行八度和音的快速連續撥奏。在 八度搖 指法和 重勾劈托 指法中都包含着劈指的撥奏。
e。小撮:大指用托,食指用抹,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相對撥弦。小撮主要用于演奏三度、四度和音,有時也用于演奏二度、五度和音。
f。反小撮:大指用劈,食指用挑,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反向撥弦。反小撮用于小三度、四度(偶爾也用于二度)和音的演奏。它不單獨使用,常跟在抹托、托抹或小撮的後面使用。
g。重撮:大指用托,食指用抹,中指用勾三種指法在三根弦上同時使用。重撮常用于在八度内增加一個音符的音型中,也常用于密集位置的三和弦的演奏。
2.搖類指法
a。食指搖:食指用抹和挑連續交替向裏向外快速撥弦。觸弦時要求大指輕輕捏在食指近指尖第一關節上,這可以使食指穩固并增加輔助的力量;中、名、小三指自然放松而略有擡起,名指或小指不可有紮樁的動作;手掌根部輕輕搭于前嶽外(但重心不要放在筝頭上)。不時手掌不搭前嶽山外而略有懸空,力量通過肩傳至大臂再傳到小臂,帶動手腕的搖動,形成食指尖的密集撥弦。這時食指本身主動用力甚少,主要起着控制觸弦深淺和角度的作用。假指甲的質量,以及觸弦的角度深淺對搖指的音色、音量都有直接的關系。食指搖在筝曲的旋律演奏中廣泛使用,尤其在長音的演奏上。
b。拇指搖:大指用托和劈連續交替向外向裏快速撥弦。拇指搖靠大指的指根關節撥弦,即以拇指與手掌的連接處爲動點,帶動全指運動。其它小關節不要向裏彎曲。大指與弦的角度,以30 40度爲宜。拇指搖有時用紮樁有時不用紮樁,在快速演奏長音或時值較長的符用紮樁(紮樁一般用無名指進行);在演奏不斷變化的時值較短的一些音符時不用紮樁。拇指搖除用大關節的撥弦方法外,也有的人是用大指的小關節撥弦的。
在演奏時值較長的音符時,拇指搖常與三種指法相配合。即:
1 用勾指法與低八度音相配合,稱爲 勾拇指搖 。
2 用撮指法演奏出八度音,在高音(長音)上緊接着用拇指搖,稱爲 撮拇指搖 。
3 先用曆音,緊接用拇指搖,稱爲 曆音拇指搖 。拇指搖在旋律的演奏中廣泛使用,即用于長音也用于短促音的演奏。由于手形的便利,它在使用中更便于與其它指法的變換和配合,在這一點上,拇指搖比食指搖要方便靈活。
c。八度搖:大指和中指在八度和音的兩根弦上用劈撮和剔撮連續交替快速撥弦。八度搖靠手腕演奏手指關節不動,大中二指要保持八度的弦距,且手指略有彎曲以适應這種指法的需要。八度搖僅用于連續八度和音的演奏,它在筝曲中使用比較少。
d。雙指搖:食指和中指同時向裏向外連續交替快速撥弦。雙指搖的動作與食指不同:
1 食指搖用大指輕按在食指上,由食指撥弦;而雙指搖的食指、中指都是獨立進行撥弦。
2 食指搖一般要用手掌根部輕按在前嶽山外側随撥弦音位的變化而前後移動;而雙指搖是手腕略有懸空的撥弦。
雙指搖極少使用,它一般用在三度或與三度接近的和音演奏上。